当前位置:首页 > 程控交换行业动态
“融合通信”巨浪袭来
分类:程控交换行业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13 10:00:24     访问量:
       操作系统厂商、网络设备厂商、芯片厂商、传统电信设备厂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的声音都在显示,2006年,逐渐走向主流的VoIP已经开始向融合通信进化,这将是ICT融合蓝海上的新增业务巨浪。  
       “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或称“智能通信”、“融合通信”,堪称2006年整个IT、通信业界曝光率最高的名词。 
       尽管包装形式略有差异,这些名词背后蕴涵的主旨却都是指将话音业务、在线状态、实时通信(即时消息、视频和应用共享)和准实时通信(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短消息业务)等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方式。无论微软、HP之类的传统IT业大腕,抑或思科、北电、AVAYA之类的通信、网络设备厂商,如今都对此津津乐道。 
       2006年第一季度,北电与微软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融合通信的业务驱动转型。该联盟推出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命名为“北电融合办公室”)如今已经上市。 
       10月24日,思科面向全球发布了基于SONA(服务网络导向架构)的视频杀手级应用Telepresence,将其统一通信的触角从传统的网络设备、数据业务延伸至话音、视频。 
       11月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将在明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     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进入视频会议市场。同时,鲍尔默毫不掩饰进军融合通信市场的野心,声称微软2007年会推出一系列新语音和融合通信系统产品,如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和Office Communicator 2007通信工具。
       11月20日,企业IP语音通信市场的领先厂商AVAYA宣布,推出新的智能通信解决方案系列,将改变企业向员工提供战略通信和协作工具的方式,实现无地点限制和工具限制的通信模式,并将通信应用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
       微软、思科、IBM等巨头们的积极跟进,AVAYA、北电、西门子等的鼎力推动,使得融合通信在经过多年的酝酿之后,最终活跃起来。在上个世纪末,预言家们所热心预测的“融合通信的春天”,如今似乎真的来了。 
 
巨浪涌来 
 
       2006年,北京东三环思科的巨幅广告,悄然地换成了“统一通信”的主题。6月,思科正式在中国发布“统一通信(UC Unified Communications)”概念,目标是要实现语音、视频、无线、数据四网合一,即无论用户身在何处,所有的通信联系都掌握在他手中。 
按照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的说法,UC是基于SONA(服务网络导向架构)之上的应用,是思科INN(智能化信息网络)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这两年来,花了20年时间将IP网络带向主流的思科,正在逐步完成由一个网络设备厂商向整体解决方案商的转变。 
       9月,思科(中国)首次将2003年在美国启动的流动展示中心(NOW Van)搬到中国,NOW Van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数码广场正式开启了其中国之旅,其首发路线是华北,途径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和青岛等10多个城市,向这些地区的用户展示思科公司针对制造、医疗、教育、酒店等行业的网络解决方案。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NOW Van”中国之旅的主角就是思科统一通信UC(Unified Communications)解决方案。UC采用的是思科的IP通信产品系列,包括Cisco CallManager、Cisco Unity、Cisco MeetingPlace、 Cisco IP Contact Center。在UC中,IP电话不仅仅是技术产品的范畴,而是作为高智能的工作终端,深入地融合到公司业务中去,实现简洁、高效、准确而无处不在的沟通。 
       企业用户可以分步骤迈向统一通信UC时代。首先是建立安全、简洁而高效的信息平台,在实现实时的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的网络接入、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开展多种业务应用;其次是为企业打造更加智能、可靠、高效的网络平台,实现与外部和 内部低成本、高效率、精确、及时的沟通,以及解决对于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的需求;最后,将语音、数据、视频、无线四网合一,将用户的通信系统和IT基础设施进行集成,以实现用户业务流程和沟通流程的简化。 在思科开始向中国商业企业兜售UC的时候,微软与北电已经携手开始在国内进行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巡展。据北电中国企业网络部技术市场部经理孙志方介绍,这个巡展从2006年9月开始,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全国14个主要城市。配合微软以连接服务框架为主题的巡展,北电展示了融合通信平台如何服务运营商和企业用户的解决方案。这是北电-微软“创新通信联盟”成立以后,进一步携手开拓中国融合通信市场的重要举措。 
       微软和北电合力研发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将北电的语音技术融入微软的软件平台中,在微软的桌面终端上集成了语音、视频和数据,实现了IP语音和即时通信、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其他通信手段的整合。双方的融合通信方案以软件应用为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在网络中互联,通过北电的融合通信平台,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固定电话等任何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由沟通。 
       尽管微软与思科“统一通信”出发的路径不同,但相似的是,二者所采取的是伙伴联盟的策略,最终都将拓展到手持智能终端上去。微软正在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与伙伴密切合作,其中包括47家设备制造商以及55个国家的115家移动运营商,并且在全球推出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50多种融合手机的设计。
 
幕后推力
    
       北电中国企业网络部技术市场部经理孙志方、微软公司移动与嵌入式产品部亚太区总监林有生、思科中国统一通信事业部总监罗军都认同,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的急速膨胀和用户实际的市场需求,是统一通信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据市场咨询机构Deloitte公司预计,到2010年,全球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视频电话、企业协作软件、IPTV、移动内容服务、网络游戏与在线音乐等下一代IP应用将成为主要的热点;但是通信设备的增多和通信方式的繁杂,既增大企业的成本,又造成沟通效率上的降低。 
       在思科中国统一通信事业部总监罗军看来,技术应该让世界变得更为简单,而不是更复杂,但眼下通信市场却截然相反,过多的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出差漫游,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据Sage数据研究机构的统计,目前平均每个人身上共携带6.4种不同的通信设备,包括固定电话、手机、电邮、即时通信、Skype、办公电话等。其中企业内部约有27%的员工需要到外地洽谈生意;即使坐在办公室,也需要使用工作时间的52%选择不同的方式同人联络,但有36%的几率无法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对方。累积下来,平均每月有22%的工作会被拖延。 
       人们不愿意也不应该成为通信系统的奴隶,而应该判断自己要沟通的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手段和对方沟通。正是这一“人性化”的需求唤醒了融合通信的市场。 
微软公司移动与嵌入式产品部亚太区总监林有生认为,是移动信息工作者的应运而生触发了融合通信的市场需求。他将融合通信和设备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渐流行的原因归结于,在快节奏商业环境下满足苛刻的雇员随时随地保持连接的需求。 
       Jupiter Research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和一般的企业都表示17%的雇员离开座位的时间超过全部工作时间的50%,雇员更喜欢使用无线设备进行沟通。随着移动工作的出现,移动信息工作者应运而生。移动信息工作者需要随时随地了解信息,包括连接互联网、邮件、日历和联系人,并且希望在闲暇时候,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甚至享受多媒体功能。 
       北电中国企业网络部技术市场部经理孙志方则认为,成为融合通信发展的直接动力的是——企业用户在应用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其一,为支持日益增多的移动办公和全球性机构,管理、保护和使用多种通信方式(如固定电话、手机、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即时消息等)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二,尽管拥有低成本和灵活的优势,IP语音和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体验质量(QoE)通常不稳定和/或低于所期望的水平,而这又会降低效率或影响客户服务体验;其三,业务流程通常包含人为延误,而伴随它们的是严重的时间和成本问题;其四,即使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丰富的通信功能,企业仍然需要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智能手机将是融合通信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用户需求不断涌现的同时,IP技术的成熟,尤其是IP电话的广泛应用为统一通信提供了应用基础。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传统PBX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IP PBX则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传统PBX厂商已停止纯PBX技术的研发或已向IP PBX技术迁移。 
       一家国内大型企业的IT主管前不久进行了一次通信系统的招标工作。尽管原本对于IP语音通信还有所怀疑,但是他最终仍然选择了新型的IP通信系统。因为,“在招标工作前期的接触中,所有的设备厂商都向我传达了同样的信息——传统的PBX即将甚至已经成为历史,以后厂商们都不会再生产和推广相关的设备了,IP通信才是适应未来发展的主流。”
       据了解,目前IP PBX市场上,混合IP/TDM的仍是主流产品,但纯粹基于IP的PBX产品增长速度最快。而从业务上来讲,早在2001年,IDC就预测,融合通信将成为IP服务组合的基础。2005年,通信业出现拐点,IP通信业务逐渐与传统通信平分秋色,IP电话业务量达到总体业务量的50%以上,这使得IP服务整合成为可能。 
       IP服务整合始于1997年VoIP的出现,当时是将电话交换机系统和数据系统整合在一个硬件平台之上,但当时存在的问题是话音质量,稳定、可靠性都不是很好;到2001年,这些问题已经解决, 很多关键性的业务走在IP网络之上,譬如IP呼叫中心。从这个阶段起,就意味着IP通信的基础开始成熟了;随着智能化信息网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出现于网络之上,当用户有了整合的需求时,融合通信的机会真的来临了。 
 
市场短板 
 
       尽管融合通信被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是ICT融合蓝海上的新增业务基点,但无论是思科、北电、微软,还是AVAYA、西门子,都更愿意强调融合通信在企业级的应用,虽然他们并不否认统一通信能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创收机会。 
       其实,早在2003年11月,在中国电信构建以IP架构为基础的NGN(下一代网)时,就采用了华为与微软(中国) 共同推出的U-SYS WorkSpace企业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试图探索通过NGN将通信伴旅、即时会议、办公随需、业务自助、在线感知、无线通信等结合起来,提供实时高效的企业办公系统。 
       “但这两年的施行结果表明,运营商在企业市场的推广上乏力,并没有给其带来太多营收和利润。”一位熟知内幕的人士透露。目前华为有融合通信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把其当做业务重点来推。更为现实的原因是,运营商担心以企业VoIP为基础依托发展起来的融合通信,可能会继续瓜分它们的ARPU值。 
       “如果个人数码娱乐市场能真的依靠融合通信,运营商就会行动起来。”这位人士说。此外整合成本过高和IP缺乏统一标准,则会成为企业用户实施融合通信的两大障碍。 
       据介绍,在IP PBX和电话之间发送信号,还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从而抬高了整合的成本。譬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可兼容的专有代码:思科系统公司用的是Skinny,3Com公司用的是H3,敏迪网络公司用的则是MiNet。 
       作为融合通信基础设施IP技术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思科、微软和IBM等厂商共同推动开放标准的发展,而且新标准还将不断涌现。面对这一现状,有些企业客户会担心在解决了内部的通信问题之后,跟其他应用不同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客户或者伙伴之间的沟通将成为问题,一些企业客户希望等时机更加成熟之后再部署基于IP的商业通信解决方案。 
       不过,过去几年中,为IP通信制定的基本标准已经出台,在技术领域的很多新标准,通常不到一年就会被淘汰,对于融合通信而言,基于主流架构的关键标准已经形成。 
北电中国企业网络部技术市场部经理孙志方认为,企业若想加快实现融合通信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四个业务现实问题,并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采用这些转型解决方案的商业和技术风险: 
       首先,企业电话系统是当今实时通信的核心,并仍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些系统非常可靠,功能丰富,质量也很高。企业必须根据业务优先级,灵活地将其演进至IP语音通信,再至融合通信,然后到基于通信的业务流程。此外,融合通信必须满足所有员工的需求。有些员工可能只需要具有基本功能的话机,有些则需要具有“即按即说”功能的Wi-Fi手机,并要求能够选择使用某些应用,而另一些员工可能需要高级融合通信的全部功能。企业应能利用企业电话系统中包括话机在内的现有投资,在不牺牲可靠性、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演进至IP语音通信和移动通信,并向那些有业务需求的员工提供融合通信的全部功能。 
       第二,融合通信平台必须可靠和可扩展,具有能够最大程度降低TCO的运营特性,并且是一个大开放环境的一部分,具备实现基于通信的业务流程的最大灵活性。通向最低TCO的路径是一个被集成到企业目录、数据中心软件和服务器管理环境中的融合通信通用平台。 
       第三,必须消除在企业IP网络上部署融合通信解决方案时所产生的所有可靠性、安全性和QoE风险。 
       最后,在加快实现融合通信的道路中,企业可能需要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帮助其补充自身的技能和资源。该合作伙伴应能在以下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将现有的电话系统过渡到IP语音通信系统,将后者集成到一个融合通信系统,建立一个基于SLA的管理环境,并将融合通信系统集成到业务流程中。